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3/04/26 00:09:38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在阴云低垂,野草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在阴云低垂,野草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开的鲜花,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

(2)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吹,潮水起伏,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或“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


【品评】

诗是有声画。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比较和谐的四种颜色,而王安石佚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则以对照强烈的两种颜色,同样成功地描画出了灿烂的春天,而为世人所爱赏。但在有些诗中,写色觉并不像上举例中那样明显,因而往往被读者所忽略。如韦应物《滁州西涧》有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幽草、深树,都是浓绿,而黄鹂则藏於深树,是难以用视觉见其形,而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的。这里,诗人正是引导我们,在想像中,以听觉补视觉之所不及。再如苏舜钦此诗中头两句,也颇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在古汉语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指色,由于这树幽花是和阴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对衬,则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光感的颜色如粉红的。韦应物诗本写所见,同时也写所闻以补其不足。苏舜钦诗亦写所见,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感受到了光,非细赏不知。韦诗后两句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陈衍以之与苏此诗后两句相比,认为后胜于前,理由是“气势过之”。这位老诗人似乎忽略了两位作者在诗中体现的不同心态。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正处在一种极其安静闲适的心境中。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也会和那个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而苏舜钦却处在行役途中,沿路胜景固然堪赏,而风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绪是难以平静的。韦写闲游,苏写旅况,重点既异,给人的印象也自不同,因而很难说这是由于诗篇本身气势的强弱。我们认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是可以互补的。依据具体事物的具体条件所作出的分析,有时可以印证补充或修正从深厚修养中作出来的直觉判断,反之亦然。加以上对陈衍所评论的“气势”的看法,就是一例。

赏析

这首《淮中晚泊犊头》中的犊头,即是今天江苏淮阴的犊头镇。苏舜钦34岁时,乘舟经过此地,写下了这一首七绝。
“春阴垂野草青青”,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春天,作者乘舟前行,黑云低抚岸上平野,触目皆是草色青青幽暗的天地,偶尔会有一树明亮的花映入眼帘,风雨欲来之际,作者竟然还有心思欣赏四周景色。
舟楫继续前行,古祠矗立眼前,天色将晚,是时候歇脚了。江流之中,只有苏舜钦的一叶小舟,默默地停靠古祠下。未来得及入祠,风雨已来。作者静静地伫立在风雨中,看那淮河潮起潮落。
据说,黄庭坚很喜欢这首诗,时不时把它写出来欣赏。
黄庭坚的喜爱,当然有其理由,因为这二十八字是天籁。把此诗放在唐人集子里,与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并排,丝毫不显得逊色。
贵为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苏舜钦通过荫补获得一官半职,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从科场上脱颖而出。
登上仕途的苏舜钦并没有一帆风顺,父亲去世、妻子亡故,他守孝三年,家道逐渐中落。因支持范仲淹、富弼的新法,他被反对派的势力嫉恨,最后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削职为民。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5)
44.1%
踩一下
(19)
55.9%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