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①愆(qiān):过失,差错,失误。②隐:隐瞒,有意缄默。③瞽(gǔ):双目失明,盲人。这里比喻不能察言观色,说话不看时机就如盲人一样。④畏:怕。这里指心存敬畏,警服。⑤狎(xiá):狎侮,轻慢,不尊重。 (1)不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容易犯的三种过失是:不该说话的时候抢着说,该说的时候却不说,不看别人脸色而贸然说话。 B、君子的“三戒”,并不是说到人生的某一时段才要戒某一件事,而是说少时最需要戒色,壮时最需要戒斗,老时最需要戒得。 C、敬畏之心是君子的基本品格,不知敬畏就会肆无忌惮。孔子强调要敬畏天命,敬畏统治者,敬畏圣人之言。 D、这三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三愆”“三戒”和“三畏”,旨在告诉人们要加强自身修养,谨慎从事。 (2)言语是否得体,也体现一个人修养水平的高低。孔子认为怎样说话才得体?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1)A(第一个选段不是谈君子容易犯的过失,而是谈侍奉君子的人容易犯的过失。)(3分)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