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龙潭夜坐|王守仁|诗歌欣赏答案

时间:2013/07/01 07:08:35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8.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8.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意思答对即可。)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9.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ƒ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指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


《龙潭夜坐》叹人生

  明朝诗人王守仁并不以其“诗才”著称于世,然而他的《龙潭夜坐》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怀才不遇”的名作。使人读后颇令人折服。诗中所嗟叹的“无限情”,无疑是诗人内在苦衷的流露。因为在那时,进士出身的王守仁,曾“授兵部主事,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旋复官。”这诗大概是那时的作品吧。封建文人自怀着满腹经纶以加官进爵的梦想,殊不知“忤刘瑾”而招祸,成为权贵者的阶下囚。

  当他被谪贬到深山野岭之间,自然感叹万千。于是,在月夜里便枯坐于幽静的龙潭上面,去消遣那无聊懑郁的人生。“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月夜下虽有清香沁人肺腑,而身处怪石林立之地,孤形独影对着茅屋,四周冷清寂寞,只听见潺潺的溪流,这是何等难耐的境地啊!“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月亮无情地照着游魂般的人,他独自徜伥于山间,偶尔听着夜间宿鸟的啼鸣,震撼于山谷之间。凭任霜露沾满了草卉打湿脚上的山鞋,任凭掀起松涛的风吹拂着身上的粗布衣(草露不辞芒鞋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他全然不顾!

  啊!自然是无情的,但人更是无情,为了排除异己,权贵们掀起不论国宝家珍,全都弃之山野!这怎能不叫人簌然泪下?诗人在彷徨悲痛至极之时,能做什么呢?“临流欲写倚阑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只能又回走到潭边,呆呆地对着那流水,欲将满脸悲愤如流泻出,谱成一首首诗篇,去抨击这可恶的社会。然而无限的悲愤,无限的情怀却又使他戚然茫然。也许他感到权势之威是压顶的磐石,也许是他的自暴自弃作祟。也许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苦恼的梦!啊,诗人——有才华的人,如果在今天你将写出怎样的诗篇呢?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