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阅读教学文化“三坚守”纪荣海一、坚守以经典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文化新世纪以来,社会上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逐渐流行,其主要体现为阅读需要与目的休闲化、消遣化,阅读过程与方式随意化、快速化,阅读层次浅表化,阅读...
教学文化“三坚守” 纪荣海 一、坚守以经典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文化 新世纪以来,社会上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逐渐流行,其主要体现为阅读需要与目的休闲化、消遣化,阅读过程与方式随意化、快速化,阅读层次浅表化,阅读风气浮躁化,阅读模式图像化(追求感性,忽视理性)、网络化、电子化、碎片化。 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已成为阅读主流文化,自有其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它不宜成为的阅读主流文化。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规范等,消遣不宜成为其阅读目的,更不应成为其阅读教学目的;随意化、浅表化、浮躁化和碎片化应是阅读教学所要纠正与杜绝的,因为随意化可能降低阅读的品位,浅表化和浮躁化会影响阅读的深度与质量,碎片化会影响逻辑思维与文本阅读的条理性、深刻性和完整性。 为了消解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消遣化、浅表化和浮躁化对学校阅读和阅读教学的负面影响,保证学生拥有必要的阅读品位、深度与质量,学校拥有必要的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有必要坚守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语文阅读教学文化。 以经典文本为阅读内容,以纸本精读为阅读方式,历来是古今中外学校阅读与阅读教学的中心;以经典阅读为中心,有助于确保阅读内容的品位和阅读行为的层次,其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也相应有所保证。 经典阅读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1】,是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对学生的心智培育、文化滋养和精神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关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关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学生人格的形成。这是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缺乏和难以实现的。 任何教育教学行为理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坚守,不应屈从于不利学生健康发展和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主流文化,而应有自己合理的亚文化。坚守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文化,有助于主动改善学校阅读和阅读教学环境,改变不良阅读风气,确保并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与品位,实现“在阅读与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2】的课程目标。 当然,坚守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文化,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毕竟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一种时代性阅读,是一种生活化阅读,对学生把握时代和感悟生活是有帮助的;坚守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文化,主张学校阅读以经典阅读为主,以流行阅读为辅,经典阅读与流行阅读相辅相成,以使学生在接受经典熏陶的同时又能适应时代发展。 二、坚守以追求品质为出发点的阅读教学文化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人类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这一分类来看,目前社会上流行的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更多的倾向于工具与实用,而理想的语文阅读则要求更多倾向于价值与品质。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消解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过分关注实用对语文阅读教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从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本质角度审视语文阅读教学,坚守以追求品质为出发点的阅读教学文化。 “追求品质的阅读教学”是指根据阅读教学的本质追求阅读的质量。“品质”关涉优劣程度,对阅读教学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侧重于“质”,对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对科学明确的要求,不像“有效”主要关涉“有没有”,侧重于“量”,而对目的和效果的高低优劣等问题缺乏关注。“质”相对于“量”来说应该更有价值,坚守追求品质的阅读教学文化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以追求品质为出发点的阅读教学,关注教学价值、教学内涵与教学层次,拒绝浅阅读,拒绝标签式的阅读,拒绝阅读只停留在知道“写什么”而不清楚“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要求学生除了掌握阅读知识和技能,还需学会制定与运用阅读策略。如此追求理应能主动抵御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随意化、浅表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改善语文阅读教与学的品质,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于阅读策略,我们的教学关注得不够,而美国发起的一项基于认知的评价革新运动——“CBAL”评价革新运动,将对阅读的评价分为必备技能、阅读策略和文本常识三方面,这值得我们借鉴。阅读教学要提升品质,有必要加大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指导、训练的关注力度。 以追求品质为出发点的阅读教学,要求深入理解文本,但深入理解文本不等于就是所谓的“文本细读”。因为“阅读”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3】四个层次,“文本细读”只是阅读的一部分,而且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文本。阅读和阅读教学理应根据文本具体的教学价值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与策略,而不因“文本细读”被推崇而忽视其他阅读方式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与教学指导,否则会影响到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也将大打折扣。此外,教学中深入理解文本的主体应是学生,学生应有充分浸入文本的时间与空间,教学需要应先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但并不意味着教学就是教师传授自己解读的结果,也不应是教师才情的展示,更不能以教师个人所谓读深读透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体验、反思,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解读的结果只是阅读教学的参照坐标,而不一定是学生阅读必须达到的目标。 三、坚守以传统为主要方式的阅读教学文化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整体直觉”,传统文论强调“体味”“体悟”,受其影响,传统的阅读教学文化以纸质精读为形式,注重整体理解,强调通过熟读背诵和涵泳品味来把握文本思路、情感与精妙之处。鲁迅说过,“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4】这与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脉相承。傅彬然1942年在《读书的心理》一文中也提出:“所谓理解,当然不仅是逐字逐句的了解,更重要的还要能够找出整篇文字的中心思想,记住它的要点,更进一步使它成为读者自己的思想的一部分而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5】 传统的阅读教学文化注重整体理解,这是由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的词语结构、句子结构、段落结构的组合规律大体一致,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凭借意义枢纽构成整体联系,所以,汉语阅读更注重整体综合、语境辨义”【6】。坚守以传统阅读为主要方式的阅读教学文化,既符合汉语阅读和汉语阅读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规律,又有助于抵消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随意化、碎片化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阅读教学文化在注重整体理解的同时,提倡圈点批注,关注字词句的文化内涵,关注学生的动笔能力,这一理念至今仍具有先进性,它既符合手脑并用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的学习规律,也是真正落实“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圈点批注既关注局部也关注整体,既关注文本内容也关注文本形式,关注“文”和“道”的统一,关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统一。提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阅读方式,有助于抵御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带来的随意化、浅表化和浮躁化的负面影响,纠正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化的偏差,促进阅读质量和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阅读与鉴赏”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7】,但从课改十余年以来大小测试的结果来看,学生阅读的整体理解能力普遍比提取信息和形成解释的能力低,主要原因就是阅读缺乏整体理解的意识,阅读教学缺乏整体理解的指导与训练。由此看来,坚守以传统阅读为主要方式的阅读教学文化也就显得越发必要了。 任何教学改革的关键不是技术与方法的变革,而是教学文化的转型。坚守与重建教学文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但愿语文阅读教学文化的坚守与重建,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国平.经典闲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00.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7. [3][美]莫提勒·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9~21. [4]鲁迅.鲁迅杂文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1223. [5]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674~675. [6]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350.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学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20226)研究项目“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关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 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 纪荣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