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解析

时间:2015/03/12 11:20:23来源: 作者: 点击: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解析一、征引事实,议而不空 引用事例来证明论点,必须注意:所用事实,无论古今中外,都要有典型性,也就是人所共知,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运用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依据,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说服力。当然,前提是不能用道听途说而不真
  核心提示: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解析一、征引事实,议而不空 引用事例来证明论点,必须注意:所用事实,无论古今中外,都要有典型性,也就是人所共知,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运用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依据,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

议论文论证方法解析

一、征引事实,议而不空

引用事例来证明论点,必须注意:所用事实,无论古今中外,都要有典型性,也就是人所共知,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运用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依据,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说服力。当然,前提是不能用道听途说而不真实的内容,不能是人云亦云而不假思索分析的内容,不能是妨害他人利益甚至危害社会的内容。引用事例之后,需加以分析,概括论断,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千万不可就事论事,以叙代议。

例如,《追求》中为了证明观点:重要的是追求什么?作者运用了屈原、司马迁、岳飞、文天祥、鲁迅,他们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缅怀,正是由于他们有高尚的追求的事例,先从正面论述;接着又用秦桧、汪精卫之流之所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世人唾骂,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是反动的这些事例,从反面来进一步加以论证。

再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作者先举了蒲松龄放弃科举、立志著文的事,说明只要具备了“锲而不舍"的精神,谁都能事业有成,然后又例举了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三十年如一日地观察星象,终于发现了运动的三大规律,更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经典名言,引理论事

为了强化文章的说服力,通常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引用、谚语、科学定律、定理等。但是要注意引用是为论点服务的,以有用为标准,与论点无关的再好也不要用。引文要正确无误,切忌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不管名言警句的背景、内涵势必文不对题。引用的内容一定要融入到作者的分析论证中去,引而不论,就成了堆砌,成了冗词赘句。

例如,在写《金钱•生命•时间》时,考生可以分别引用以下名言来对自己的观点反复地加以论证:

俄国统帅:“金钱是宝贵的,生命更可贵,时间最宝贵。”

谢觉哉:“为了革命事业,可以牺牲生命,为了革命,又必须有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长存。”

鲁迅:“时间就是生命。” 高尔基:“时间从不多给谁一分。”

李大钊:“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三、正反对比,说理深刻

对比论证有“纵比”与“横比” 之分。“纵比”就是现实和历史对比,“横比”就是两个对立的事物对比,美与丑,好与坏,高与低,深与浅,先进与落后 等,正反对照,针尖对麦芒,作者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在二者的相互映衬对照中可以得到显豁的表明。

考生进行对比论证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比点的确立,即比什么。两者必须具有可比性;二是对比量的对应,正面的讲几点,反面的也要讲几点,否则互不相对,也就不能构成正反对照的对比论证了。

例如,《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是前句后句的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上句和下句的对比。作者又把蚓和蟹放在一起来比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设喻类比,鞭辟入里

为了说明某一事物的特殊性质,先把与之有类似点的另一种事物拿来进行比较,加以分析,推导出这种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就是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是以虚证实,它的特点是借故事、成语、典故、事例之类作比,把某些属性相同的事物拿在一起进行比较,阐明问题,说清道理,以证明论点。它们都是以熟悉喻陌生,以具体喻抽象,以浅显喻深刻。类比论证是以彼证此,目的是找出道理的相同之处,使人乐于接受。

考生在作类比论证时要注意:类比的事物必须是同类事物,即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从不同的角度挖掘类比点。在进行比喻论证时要注意:使用比喻论证,可以把整个论题和某一事物联系起来,通过对这一事物特点的分析引出中心论点,再围绕中心展开论证。用来比喻的事物应该是人们所熟知的,如果用故事作比喻,一般要概述故事的内容,以帮助读者理解。

例如在《追求》中作者这样写道: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阳光,雄鹰追求蓝天,风帆追求激烈。以此说明人是万物之灵长,更得有追求。

自古以来,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追求。蜜蜂追求花朵,苍蝇追求腐臭,高尚的追求使生命能够变得壮美,使精神变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生命变得黯淡,使青春变得衰朽。类比的恰如其分。

五、变换角度,由反知正

有时不从正面直接证明论点,而是假设出与这个论点相反的情况,分析其错误以证明前一个论点的正确。这就是假设论证,又叫反证法。假设论证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为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先假设其观点正确,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由此来判断对方观点的错误,我们称之为归谬法。

例如《个人与集体》,作者先推出了错误观点: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接着又用反问的方式提出: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国土的那些年里,大家抱定“人人为自己的各顾各的态度,请问,还有没有我们民族的独立与生存?”以此说明前一个观点的荒谬绝伦。

六、巧析个别,推知一般

从众多的典型事例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具有普遍的结论的方法就是归纳论证。世界万事万物中,个别的现象或事例,总体现着一般的规律。而在一般的规律中,总包含着个别的现象,这是归纳论证法。客观存在的依据,可以是一一列举归纳,也可以是选择归纳,还可以通过科学分析归纳。

例如《报任安书》,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身处逆境,有所郁结的人才会有名垂后世的发愤之作。说了这么一段话: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意,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议论文的写作当中,论证方法的应用取决于论证的需要。一般地说,是在形成文章的论点之后,再去构思怎样论证这个论点并搜集材料,选择论据,从而决定使用哪些论证方法,而不是先定好使用何种论证方法,再去确立论点,选择论据。再者,在一篇文章中,甚至一段中,常常不止使用一种论证方法,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会使文章显得富有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