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董判官和陈七的形象有哪些共同处?请简要分析。 (2)孟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才能卓越。董判官在将军帐下做事,是一员才子;陈七文武双全,才能非凡。②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和为国捐躯的决心。董判官追随将军奔赴边关保家卫国;陈七身负鸿鹄之志,一听说边关有战事,便不远万里前往。 (2)①首联写诗人看到很多才能非凡之人现在碌碌无为,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现状的不满和遗憾。②中间两联通过塑造陈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赞美之情。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对比赏析 《送董判官》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高适的作品,此首赠别诗,不写惜别之情,多激励慰勉之词,是天宝十一载(752),高适在长安所作。 诗中陈述董判官胸怀良策,仗剑出京,辞亲赴边御敌,诗人祝愿他要经得起边关的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疆贡献计策,奋不顾身。诗人一生常以“万里不惜死”,“临戎觉命轻”的志向鞭策督促自己,随时准备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此诗一扫缠绵之词,立意高远,出语豪迈,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 《送陈七赴西军》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