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
时间:2013-05-23 06:58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23.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24.孔孟之道,继承是必然的。孟子的“行仁政而王””的政治主张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这些思想,就是对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继承。(3分)
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