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徐九思传|试题答案及译文翻译
时间:2013-07-05 08:41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治,于单赤①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讼者,抶不过十。诸所催科②,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甃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中贵③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④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节选自《明史·徐九思传》) 【注】 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②催科:催收租税。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不许, 于是人人惴恐 惴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D.甃以石,行旅便之 行旅:行走旅游
【解析】 D项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名词,而不是动词“行走旅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解析】 C项中的“就”是“靠近”之意。A项的“袖”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义为“袖藏”;B项的“食(sì)”,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之意;D项的“全活”也是使动用法,“使……(得到)保全”。如“臣活之”(《鸿门宴》)的“活”,译为“使……活”。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 )
【解析】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选取、概括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③⑤⑥句所述均体现徐九思为民谋利的品德。①句是表现徐执法严,不徇私情。②句是表现他严正执法。④句是表现巡抚勤政爱民。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来
【解析】 A项中的“郡中上司求情”是对原文信息“郡吏为叩头请,不许”的歪曲,“郡吏”即郡中差吏,显然不是上司。此项的后半“治理百姓……奸猾的势力”可在“为治……特严”中找到依据。B项可从“县东西通衢……民无所扰”一段文字中找到依据。C项可从“岁侵……全活甚众”。D项可从“积九载……遂为永利”中找到依据。对这种无端的歪曲概念,淆乱是非,考生只有准确理解原文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3)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 (4)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
【解析】 (1)中的“隶(衙役)”“莫(没有谁)”“乡落”(村落)”为关键词。(2)中的“不能”是个古今异义词,理解为“没有能力(财力)”,而不是“不可以”。(3)中的“乃(于是)”“直(通“值”,引申为价钱)”。(4)的关键词有“称力” 和“负(负荷、背)”。 徐九思,是贵溪人。嘉靖年间被任命为句容知县。刚到职开始工作,处处小心谨慎,好像没多少本领。不 久有个小吏袖里藏着空白文书偷盖印章,徐九思指出他的罪责,按法律判罪。州郡的官吏替那人叩头求情,九思没有答应,从此人人心怀恐惧。治理县务,对那些孤苦无依的平民一定要给予好处,但是管束邪恶奸猾之人特别严厉。吃官司的,鞭打不超 过十下。催收的各种租税,约定期限,过期不缴的就让里正把他们逮来就是了,衙役中没有谁敢到乡村中去(骚扰百姓)。县里有条东西七十里的大路,上面淤积了很厚的泥土,下雪天,泥浆淹没到大腿。九思节省公家开支,铺上石头,从此百姓行走方便。朝廷多次派有权势的太监到三茅山祭祀山神,百姓苦于供应物资。九思找出旧的公文,发现官府里长期储藏着商人运销官盐的盐税收入,便请求用来补偿百姓,百姓没有受到干扰。荒年,稻谷价格暴涨。巡抚打开仓库拿出几百石稻谷,让官吏把稻谷平价卖出而把粮钱交付官府。九思说:“那些买稻谷的都是富豪。贫苦民众即使是平价也没有能力买进。”于是按时价卖出其中一半,把钱交入官府,用剩下的粮煮粥给饥饿的人吃。稻谷多,就让民众据自己体力分取背走,那些住在偏远山谷的,就让他们就近取富贵人家的稻谷,官府替他们偿还,使得很多人活了下来。在任九年,升任工部主事,后来又任郎中,治理张秋河道。漕河和盐河相互靠近却不相通,漕河水满就会泛滥成水涝。九思建议在沙湾修筑减水桥,使两河相通,漕河水满,就有地方排进大海,而不会侵犯农田,水少又有所控制不至于使农田干涸。工程竣工,于是成为长久的利益。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
- 上一篇:余良肱传|宋史·列传|试题答案及译文翻译
- 下一篇:暗记|聂鑫森|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