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传记类阅读训练:《梁思成力保北京城墙》阅读答案

《梁思成力保北京城墙》

邓琮琮、张建伟

1957年,“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而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着。到处是毁墙的炮声,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响。他已经有了无望的感觉,但这位中国建筑业的泰斗还要为保卫北京城墙做最后拼搏。

有一天,梁思成进城去瞅了瞅,发现地安门已经没有了,广安门也消失了,听说正拆广渠门,急忙赶去,发现已经只剩下一个城台和一个门洞。

梁思成流泪了。他还记得,那是在1948年深冬的北平清华园,家里忽然来了位不速之客。3个月前,在南京北极阁,他刚刚当选为院士,一回到清华园,发现整个北平已经被共产党的军队围得像铁桶一样了。

眼下他确实有些担心。近在咫尺的古城已经被围了好几个月,城里的傅作义将军是战?是降?是和?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消息。共产党对这样一个瓮中之鳖究竟有多久的耐心呢?真要打起来,那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他不愿往下想了。

这样一位对中国古典建筑情有独钟的建筑学家,要目睹五代之都在兵燹中毁于一旦,那种痛心疾首可想而知。他觉得,自己比被围在城里的傅作义将军还要度日如年。就这样天天在担忧之中煎熬着,直到有一天,一位不速之客叩响了他寓所的大门。

来人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开门见山地说:“梁教授,我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前来向你请教。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请你把它们的位置准确标在这张地图上,以便我军在攻城时避开。”21世纪教育网

梁思成先生不仅把北平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在北平军事地图上,而且拿出了带领学生们收集古建筑文献时记载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把它们一并交给了那位解放军干部,并对他进行了详细讲解。

他很感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想:共产党人了不起啊!

很快,北平和平解放了。

这一次胜利,是良知的胜利。不论是毛泽东、傅作义,还是梁思成、康同壁,历史都会“大书一笔”。

但新中国成立后,保卫下来的北京旧城,却要在“保卫者”手中毁掉了。它在即将落下炸弹之前得到了保护,在攻城的炮弹尚未发射时得到了关怀,但却要在和平时期里彻底消失。

当时的梁思成,不仅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且是北京市的副市长,但他无法主宰北京城墙的命运。

1950年2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一起交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这样,旧城留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梁陈方案”立刻被否定。1957年,陈占祥被打成右派,而梁思成,幸亏彭真的“提前”保护,才免遭厄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梁思成知道旧城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如何保护不成的时候,仍然发出最后的呐喊。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为此,他与毁城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这样的争辩很快就结束了。争速前进的历史和匆忙的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的建议和童话般的憧憬。有一天,梁先生从城内开完会回到清华园,谈到了北京市负责人的话:“谁要是再反对拆城墙,是党内就开除他的党籍!”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默了。

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

于是,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了。随后,北京城墙不幸地被拆毁了。

(选自《考试指南报》2009.11)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1957年“反右”运动中,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被大量拆除,作为中国建筑业的泰斗梁思成痛心疾首,可是爱莫能助。

B.1948年北京和平解放前夕,梁思成目睹了五代之都没有毁于战争的炮火中,他激动不已,为此流下了热泪。

C.1950年2月梁思成和陈占祥联合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被否定了,因此,陈占祥被打成右派。

D.1957年“反右”运动中,作为北京市副市长的梁思成受北京市市长彭真的保护才免厄运。这是官官相护。

E.1948年冬天,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委托一名同志到梁思成家让他把京城里需要保护的建筑和文物古迹标出来。梁思成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2.文中说“这一次胜利,是良知的胜利”,又说“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3.文章在材料组织和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4分)

4.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又是当时北京市副市长;可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他本人和北京市城墙都遭到厄运。对此,你有什么启发?可结合现实简述。(4分)

 

 

《梁思成力保北京城墙》:福清教育网整理

1﹒AE(B.有一天,梁思成进城去瞅了瞅,发现地安门已经没有了,广安门也消失了,听说正拆广渠门,急忙赶去,发现已经只剩下一个城台和一个门洞。梁思成流泪了。C.1957年被打成右派,“因此”概括无据。D.不是“官官相护”,而是尽力保护“反右”扩大化中被错误批判的同志。)

2﹒前一句是说,1948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傅作义将军审时度势,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梁思成也为保护北平的古建筑和文物做出了贡献。人们盼望和平、安宁、文明,反对战争的良知战胜了邪恶。后一句是说,1957年“反右”斗争的政治运动违背了我党八大确立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论断,将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成阶级矛盾来处理,大批拥护社会主义的人被打成右派,遭受了错误的批判和非人的待遇,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这场运动是科学的,不理性的。

3﹒本文材料组织和结构安排上明显的特点有仨:一是倒叙。文章开头叙述1957年“反右”斗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北京市城墙被热火朝天地拆除,中国建筑业的泰斗梁思成首当其冲。接下来用“他还记得……”回忆式的叙述1948年,1950年,再到1957年发生的种种事件。二是首尾呼应。1957年“反右”运动中,北京城墙被毁,保护城墙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受到批判。三是对照。北京城在解放战争年代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回答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4﹒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社会抗衡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制,那么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没有保障,社会进程缓慢,难免走弯路,甚至倒退,遗患无穷。保护文化遗产是千秋大业。今天我们的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已远非惜比,可是在迅猛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还程度不同的存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现象,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保护文化遗产,为推进社会文明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