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训练:《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
时间:2013-11-05 23:3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任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福清教育网整理 (1)4分。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4分。任一种答案均可。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社科文阅读训练:《清代小说》阅读答案
- 下一篇:小说阅读训练:《失街亭》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