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文言文阅读训练:《张养浩传》阅读答案(2)

《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及为丞相掾,选授堂 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竞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目:“彼皆良民, 饥寒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 目:“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 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初,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 台臣抑而不闻,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肯容,复构以罪罢之。养浩恐及祸, 乃变姓名遁去。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袖其疏入 谏,帝大怒,既览而喜日:“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 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El不可 得,民大困。乃检库中钞文可验者,悉以印记其背,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 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 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El无少怠。每一念 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臣抑而不闻 闻:听到 B.复构以罪罢之 构:陷害

C.时斗米直十三缗 直:通“值” D.昼抚膺痛苦 膺:胸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即散其家之所有 B.①遇饿者则赈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①及到官,复祷于社坛 D.①闻民问有杀字以奉母者 ,

②赵尝五战于秦 ②能以足音辩人

12.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张养浩做堂邑县尹时,拆毁了滥设的祠庙三十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初一、十五 参见县尹的规定,使盗贼们很受感动。

B.张养浩性情刚直,不畏强暴。堂邑县李虎凶恶残暴,原先的县尹没有谁敢追查。张养浩 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

C.张养浩敢于直谏,英宗继位后,适逢元宵节,想在宫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入宫谏阻,皇帝大怒j罢免了他的官职。 .

D.关中大旱时,张养浩到任四个月,一直住在衙门里,想方设法救助穷人,积劳成疾而死,关中百姓像失去父母一样悲哀。

13、翻译下列画线的句子。 (10分)

(1)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日:“彼皆良民,饥寒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传》:福清教育网整理

10、A(闻:、使……听到,上报) ‘

11、B(A①的,也不可译②倒装标志j B①就②就;C①在②与;D①连词,来②介词,根据)

12、C(“罢免了他的官职”错)

13、 (1)(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加之以刑”倒装,“目”活用,“是"译为“这”)

(2)又有(的人)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