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时间:2013-11-05 23:3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萧相国何者,沛丰①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②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③,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棕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於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尉。召平谓相国曰:“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注]①丰,古邑名,秦时属沛县。②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③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益封五千户 益:增加 B、愿君让封勿受 让:辞让 C、悉以家私财佐军 佐:佐助 D、臣死不恨矣 恨:仇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 以何为丞相 ② 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 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 ②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① 高帝乃大喜 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 功不可忘也 ② 古之人不余欺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陈述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和刘邦同是沛人,功劳显赫,忠心耿耿,一直深受刘邦信任。 B、平定天下论功行封时,群臣都认为萧何功劳不是最大,刘邦力排众议,认定萧何功劳最大。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认为萧何诛杀韩信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入咸阳后,在诸将争夺财产时收藏图书资料,又主动推荐大将韩信及有嫌隙的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13、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4分)
(2)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3分)
(3)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2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福清教育网整理 9、D(恨:遗憾) 10、D(A以:介词,相当于“把”“用”/介词,相当于“因为”。B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转折连词,相当于“却”。C乃:副词,相当于“才”/副词,相当于“竟然”。D也:均为句末语气助词) 11、C(第①项是萧何为丞时的事,第⑤项是萧何担任相国时的事) 12、B(A项萧何在陈豨反时未到刘邦信任。C项授萧何相国之事发生在高祖平定陈豨过程中。D项萧何并未主动推荐曹参) 13、(1)(4分)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数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关注点:被坚执锐、数十合、略地、各有差异) (2)(3分)设置卫队保护您,(其实)这不是用来宠信您的(关注点:卫君、以、宠) (3)(2分)您去世之后,谁可以继承您的职位?(关注点:即、百岁) : 相国萧何是沛县人。高祖起兵后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常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军队的损失。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平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勋候,给他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过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就下令定萧何在功臣中位居第一,赐给池特殊的礼遇:可以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高祖十一年,陈稀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辽没有结束,淮阴俣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乐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卫队。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皇上对您起了疑心阿。设置卫队.并非以此宠信您。希望您辞让封赏不要接受,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就会高兴。”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如果去世了,谁可以继承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奠过于君主。”皇上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磕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 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