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散文阅读训练:《从乡村到城市》阅读答案

《从乡村到城市》

①穿梭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公共汽车,常常带给我惺惺相惜的感觉:我们既属于乡村,也属于城市,同样的,我们既不属于乡村,也不属于城市,始终在路上,像极了推石上山的西西弗,周而复始,疲于奔命。而我居然深爱着这种貌似悲怆实则欢快的命运,甘为飘萍,拒绝扎根,不想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下来。

②我是农民的儿子,在乡村生活了二十多年,黄土地就像母亲的胸怀,哺育了我的成长,后来在城市落脚,仿佛邂逅了情投意合的爱人,她拥有缠绵悱恻的胸膛,怀抱我不羁的心房。

③对我来说,乡村是宁静的,闲适的,单调的,是一种慢,像一首朦胧诗;而城市是喧闹的,动荡的,丰富的,是一种快,像一首通俗歌曲。哪一种生活都不可或缺,哪一种生活都充满了母性的关怀,呼唤一个男人最后的回归。

④平房和庭院不离不弃地相拥,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在把酒话桑麻;庭院里树影摇曳,枝叶婆娑,静候花事的消息;花圃中五颜六色的月季精神抖擞地盛开,便有暗香错落有致地轻轻浮动,弹奏出清丽而婉约的音符;天籁般的鸟鸣已经成为城市的绝响,却依然跳跃在乡村乐曲的每一个声部里;看不见袅袅婷婷的炊烟冉冉升起,却听得见小贩们自由自在的叫卖声曲折地传来,越发陪衬出乡村的静谧;跟母亲下地时,我更像个看客,光脚踩进松软的泥土里,玩味那湿润的温存;一阵风掠过,眼望麦田中似有千军万马激战正酣,一瞬间心旌摇荡热血沸腾;天空深蓝似梦,云朵纯白如棉,让人在不知不觉之间,沉溺在浪漫的温柔乡里,领略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幸福。

⑤无法为乡村生活提供更多的注脚,只好让小妹说说乡村和城市在她心中的印象。她说城市就像沙尘暴或者冰雹,而乡村是雪或者小溪。我惊异于她微妙的感觉,却忧心忡忡地发现,在她心中有一个恶劣的城市形象。而我所想到的最贴切的比喻,却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的名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乡村就在世界的尽头,而城市正是个冷酷的仙境。

⑥拥挤的居民楼是一个个巨大的蜂箱,而我们就像蜜蜂一样,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小方格里钻进钻出;广告牌纠缠不清的商业大厦威风八面,怂恿着这个时代的物欲横流;霓虹灯闪烁在城市的夜晚,是一只只欲望的眼,充满让人意乱情迷的诱惑;车流追逐着人流,波涛汹涌地川流不息,于是让噪音淹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工厂的烟囱林立,像一条条强取豪夺的手臂,向灰色的天空竭力伸展,争抢那最后的一抹天蓝,空气中始终弥漫着苦涩的味道;好像也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服装店、音像店、书店、网吧、歌舞厅、咖啡屋,以文化的名义,勉强挽回了城市最后的颜面,这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真让人触目惊心……

⑦传统在乡村,现代在城市。乡村单调得好像只有一个叫做农业的心脏,而城市的丰富也许就在于它的五脏俱全,商业是心脏,工业是肺……

⑧乡村包围着城市,同时被城市渗透,蔓延。而我却一厢情愿地希望,乡村永远和城市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保留住自己的清新和宁静,就像捍卫我的另一种生活。

16.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1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请你说说第自然段“怂恿”一词的妙处。(2分)

广告牌纠缠不清的商业大厦威风八面,怂恿着这个时代的物欲横流。

答:

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花圃中五颜六色的月季精神抖擞地盛开,便有暗香错落有致地轻轻浮动,弹奏出清丽而婉约的音符。

答:

18.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自然段“乡村就在世界的尽头,而城市正是个冷酷的仙境” 中的“冷酷”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3分)

答:

19.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4分)

答:

 

 

《从乡村到城市》:福清教育网整理

16. 表明作者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向往,(1分)对纯朴乡村生活的热爱。(1分)引出对下文乡村、城市生活的描写和评说。(1分)

17. ①写出了商业广告的诱惑之大(1分)和现代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1分)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季旺盛的生命力(1分)及其散发的暗香在微风中阵阵袭来的幽雅情态。(1分)

18. 居住空间促狭、活动不自由;物欲横流、迷离诱惑;噪音巨大、空气污染;……(意近即可,一点1分,满三点即可)

19. 抒发热爱乡村的情怀,(1分)同时侧面指出了城市的某些不足,(1分)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留恋,(1分)以及对城市弊端的忧虑。(1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