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议论文阅读训练:《写封家书》阅读答案

《写封家书》

何勇

(1)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报载,近日,山东德州某中学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给父母写封“感恩信”的作业,竟有1/3的学生不会写信,也不懂得寄信常识。

(2)又岂止是孩子?身为父母的家长们又有多少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封家书呢?用家书联系的人真的不多了。

(3)为此,季羡林、费孝通、任继愈、文怀沙、苏叔阳等数十位文化名人,曾向海内外发出倡议:留住家书。

(4)千百年来,家书始终为人们珍视。大家知道有一本《傅雷家书》,字里行间,盈满父爱,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追求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家人。时至今日,依然能震撼征服读者的心灵。很多家书,不仅是传承着家风,亦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如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苏轼的《与侄千之书》。名相诸葛亮在家书中叮嘱外甥“志存高远”;告诫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齐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十六字箴言,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5)这些家书,读来,宛如聆听历经沧桑、洞察世事的长者之教诲。

(6)家书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谈家事,所言极为真切;又因面对自己的至亲,谈处世、做人,所言又极为慎重。不管身居何位,财富几何;不论在外如何言不由衷,意不能达,一旦给至亲骨肉写信,信为心声,常常思绪万千,手中的笔沉重万分,潇洒不起来,时时对照自己的人生观念,生怕产生误导。虽不如电话便捷,但更为深入详尽,也更动人,自有现代通讯代替不了的功能。

(7)不仅如此,读家书,见字如晤,当身处哨卡的战士展开家书见平安,当远行的游子含泪用心读父母激励的话语,当在田地劳作的双亲欣喜地读着子女的进步,温情在信札尺牍之间荡漾开来,这样的喜悦,这样的激动,这样的亲情,不是从书信年代走来的人,难以体会。

(8)遗憾的是,写家书的风气越来越淡了。远行游子写情书等达数万言,给父母总是惜墨如金,甚至数年不着一字,电话都少得可怜。何谈感恩?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娇宠,只管“后勤”,只想自己多给子女挣些钱财,不问其他,只养不教,孩子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成了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何谈家教?

(9)少数青年少公德、缺责任、喜享乐、淡亲情,家教不力是一个原因。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好的家风;明荣知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所以,不妨多写写家书。

(10)家长多给不在身边的孩子写封家书,把人生得失、经验教训、为人处世多传给孩子。

(11)在外的游子也多给不辞辛劳的父母写封家书,奉上亲情,让父母开怀,报上喜讯,让双亲自豪。

1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说家书有哪些作用。(3分)

15.第三段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什么?(1分)

16.请举例分析文章第四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下文是为一幅摄影作品写的“摄影”。文中“一辆破旧的汽车”、“坐在车上的人们”、“手托下巴”的男子都是摄影图片中的形象。请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写封家书》:福清教育网整理

14、读家书,见字如晤,维系着人间的亲情(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谈家事,所言极为真切);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

15、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或“用家书联系的人真的不多了”的现象)。

16、第四段采用了举例论证(或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例举了许多古今名人经典的家书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多角度论证了从古至今家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