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高考资料 >

小说阅读训练:《话语的姿态》阅读答案(2)

《话语的姿态》

徐坤

①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翻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人来搭讪,他只用他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抬眼一瞟,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不屑于与之为伍,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

②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站播发,命运从此出现转机。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他的双唇开阖翕动得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神却逐渐清澈而幸福,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

③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喉舌部位,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等都变得正规了。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短暂的部位。这一部分的整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口和眼等诸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动作。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动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

④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动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A)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

⑤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B)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单词语意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地传了出来:啊,啊,好,好……从前那只无比玲珑伶俐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

⑥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

(选自《名作欣赏》2006年第5期)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5.在文中,作者所描绘人物的每种身份,每种姿念就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请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6.本文刻画人物穷形尽相,请从文中A、B两处句子中选择其中一处分析其描写方法及作用。(3分)

(A)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

(B)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

我选( )

17.本文以“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开篇,第五段又描写了“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漠然的眼神”,开头结尾作者两次写“他”的眼睛有何用意?(3分)

18.“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甲说结尾这句话画蛇添足,乙不同意甲的说法,请你站在乙的立场向甲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19.姿体是一种语言,可以通过它表达出你的性格、愿望、要求等种种内容,相信你在有意无意之间也曾用到过或感受过,请从生活中举出两例恰当运用姿体语言的例子并说说其表达的内容。(4分)

 

 

《话语的姿态》:福清教育网整理

14.(3分)一个人随身份变化(1分)而以不同的身体部位(1分)说话(1分)。

15.(6分)

16.答案:A:运用神态描写(1分),写出一个渐渐熟悉官场者面对各种场合的熟练(1分),突出其圆滑世故、虚伪势利的形象(1分)。

B:运用神态描写(1分)。写出他从前眼睛的清澈分明(1分)和现在眼睛浑浊、冷漠、得意(1分),突出了他因身份的转变而发生的改变(1分),增强了讽刺效果(1分)。

17.(4分)答: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第一段提到眼睛是为了表现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1分)。最后提到眼睛是为了表现一个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1分)②前后形成对比(1分),突出人物随着身份的变化而产生的性格、心理变化,增强讽刺效果(1分)。

18.(3分)答: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个结尾并非多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①使得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②完整揭示人物身份、性格的转变,使故事更加完整,③深化文章主题,使之得到拓展,④通过前后对比,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辛辣,⑤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以上任意三点皆可,不以第一人称表达扣1分)

19. 示例:(1)当你远远望见朋友,不适合呼喊,你会向他招手,表示你在向他打招呼。

(2)当你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对你进行批评教育,你低着头,这是在向老师表示你已经认识到了错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