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秋柳蒲松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时间:2013-12-03 20:56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浣溪沙•秋柳蒲松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蒲松龄
旧向长堤缆画桡①,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懒将憔悴舞纤腰,离思别绪一条条。
【注】①画桡:指画舫,油漆彩绘之舟。
8.“旧向长堤缆画桡”中“缆”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妙处?(4分)
9.这首词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试结合词作内容分析。(4分)
浣溪沙•秋柳蒲松龄阅读答案
8.①“缆”字可以是名词也可是动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当初长堤上的垂柳如缆,仿佛要挽住远行的画舫,写出了杨柳的柔美与多情。(2分)②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气象,与下一句的秋色萧萧构成对比,画面感强烈。(2分)
9.秋色萧萧、烟雨迷蒙、西风又起、杨柳低垂的景象共同渲染出一幅萧瑟、悲凉的图景,(2分)有力地表现出了离别后的惆怅之情。(2分)
【实战演练】
1、试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2、古人以“柳”来寓离别和表达惜别的词作众多。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词句以及作者和篇目。
浣溪沙•秋柳蒲松龄阅读答案
1、①,寓情于景。烟雨迷蒙、秋色萧萧、西风又起、杨柳低垂的景象共同渲染出了一幅萧瑟、悲凉的图景,有力地表现出了离别后的惆怅之情。
②,对比的运用。昔日美景与眼前的萧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离别后的悲凉。
③,拟人的修辞。柳丝于西风中“恨”无限和“懒”“舞纤腰”采用了形象化的手法,写出了别后的无绪与悲痛,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浣溪沙•秋柳蒲松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其词的艺术风格兼豪放、婉约之长,又独为一体;其语言丰富多彩,继承创新,别具一格。《浣溪沙》一词是蒲松龄将高超的艺术手法寓于无形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柳树植于长堤,闲暇之余,漫步湖边河畔,那飘入眼帘的岸柳袅娜低垂,让人不由得心旆摇曳。水中,画舫轻荡。而岸边的杨柳正含情脉脉地轻拂,似乎要用自己的长丝将这油漆彩绘之舟拉住。一个“缆”字不仅写出了杨柳的秀雅与柔美,同时还呈现出了春的征象。而且还让人遐想联翩:画舫之上或许就有自己的朋友或情人,而这长柳系住了画舫、系住了行人。多么富有情意的柳丝呀!只遗憾,一切都是过往,一切都成为旧事了。放眼望去,秋天已在身边了。而自己思念的人儿已经远去。自然,物是人非的感伤难免会涌上心头。
更何况,这周围的景物一片萧条,而且是秋色“倍萧萧”,因为此时正烟雨迷蒙。其实,景物是心灵世界的外化。高兴时,会“一日看遍长安花”;而在悲伤中,却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了。此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空”字蕴涵了无穷的情思:杨柳垂在桥畔又有何用?自己思念的人早已远行,这柳丝又怎能系住行人匆忙的脚步呢?这些丰富而动人的情感只有充分联想和想像才能体会,因为它们都蕴含在了景物的描绘之中。
在上阕中,蒲松龄以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柳图寄寓了思念的人儿远行后的孤独和惆怅。
秋风劲吹,天气转凉,柳枝摇曳,萧瑟的气氛愈加浓重了。而无限的苦闷也随西风荡漾开来,弥漫在秋天的空气里。柳树连一向柔美的腰肢也懒得舒展了:再美又给谁去欣赏呢!堤岸长长,杨柳株株,柳丝无数。杨柳千万条风中摇摆,而每一条都系着浓浓的离愁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原来,所有的烦忧都是因为你的别离。正如江淹所写: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下阕,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柳以细腻的情感,从而传达出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惆怅。
通读全文,我们感觉诗人处处是在抒写秋柳,而仔细体会,又有哪一句不是在写离别的忧伤和烦闷呢。这正是古人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高明的艺术手法总是运用于无形,本文就是一个例证!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
- 上一篇:修谱之风盛,寻根情结浓王鹤鸣访谈录阅读答案
- 下一篇:数学有诗意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