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时间:2014-02-18 08:10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吕端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 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 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 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 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 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 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秦王廷美尹京 尹:治理,担任……府尹 B.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鄙:边邑、边境 C.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 视:看待、对待 D.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 构:通“购”,购买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一组是(3分) ①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②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③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 ④端愈谦让不自当 ⑤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⑥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征讨河东时,吕端任开封府判官,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C.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立即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因为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趁吕端不上朝时弹劾中伤吕端,吕端对流言不以为虑。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主留务,非所宜也。(2分)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3分) (3)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4分) 吕端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9.(3分)D (构:交结、连结) 10.(3分)C (②叙吕端处惊不变,④说吕端谦虚的品行,⑥说吕端正直而不怕流言) 11.(3分)C(后来因此归顺宋朝的不是李继迁,而是他的儿子。) 12.(9分) (1)如果主持留守事务,是不合适的。(2分,得分点:“主”及句式) (2)办大事的人,不顾虑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呢? (3分,得分点:“举”、“亲”及大意) (3)虽然多次被排斥降职,不曾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 (4分,得分点:“虽”“介怀”、句式及大意) 吕端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吕端年少时敏捷聪悟爱好学习。曾经担任过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也曾在弘文馆当值,后来换成著作佐郎,任职于史馆。治理政务清正简约,远处的人也感觉到便宜。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
- 上一篇:郑亨传明史阅读答案翻译
- 下一篇:林纾:不懂外文的翻译家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