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套鞋左琴科阅读答案 [前苏联]左琴科(2)
时间:2014-03-10 08:18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A.小说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一开始极力描写办事机构的认真负责、热情周到,结果却是让主人公奔波了近一星期。
B.“我”最后尽管没能穿上一双完整的套鞋,但是却找回了一只值得纪念有警示意义的套鞋,小说这样安排用意深刻。
C.“我”是个心态比较平和的人,面对只剩一只套鞋的结局,还是心满意足的,并对帮助自己的办事处心存感激之情。
D.小说讲述了一只套鞋失而复得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作者却小题大做,专门写文章来纪念。
E.作者用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既让人开怀又让人深思的故事,幽默之中带着一点点讽刺。
(2)小说一开始就说“大家知道电车上很容易挤丢套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3)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我”要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请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的理解。(8分)
丢失的套鞋左琴科阅读答案
(1) 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E “幽默之中带着一点点讽刺”错,作者对某些部门工作作风僵化办事效率低下的讽刺意味是很浓的;C“心满意足”“心存感激”错,作者对这样的办事处持批判态 度;D“作者却小题大做,专门写文章来纪念”错,并非小题大做)
(2) ①为下文“我”的套鞋丢失张本。②“12号的鞋,我们这里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说说特点吧。”也有了可信的理由。③使下文情节的发展具有合理性,让人信服。
(3)本文故事情节脉络清晰,围绕着找套鞋展开情节。丢——找——又丢,采用了欲 抑先扬的手法,一波三折。(2分)一开始写办事机构认真负责,办事效率很高。但是接下来跑手续的过程慢了下来,一拖就是好几天。“我”言语之间带有明显的 对工作人员办事僵化的讽刺。(2分)最后故事情节发生戏剧性的转折,作者的另一只套鞋又丢了,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2分)
(4)①以此作纪念,让世人牢记发生在“我”身上的往事,并希望类似的事情以后不 再出现。②以此作纪念,意在提醒精简办事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他人;如果我们宝贵的时间都花费在办手续、等结果这样的事情上,那便与浪费生命无异。③ 以此作纪念,意在警示有关工作人员改变僵化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答1点给2分;答2点给5分;答3点给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
- 上一篇:萧惠开传宋书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 下一篇:鲁迅“还是一个破落户”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