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诗沈周阅读答案鉴赏 [明]沈周
时间:2014-04-08 09:28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栀子花诗沈周阅读答案鉴赏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
(2)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栀子花诗沈周阅读答案鉴赏
(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是夏季开花,所以喻其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给人带来清凉之气。
(2)①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夜风”的风情。②一“牵”一“送”,夏月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态。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栀子花诗沈周阅读答案鉴赏
鉴赏
起首二句,先说栀子花的形质,因其夏季开花,且花呈白色,所以喻其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其吐气为清凉之气。此花生在庭院曲栏深处,精神俊爽,引人注目。
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因栀子花冰雪形质,故当一钩新月初上之际,这花魂便展开了轻盈的双翅,飞离了曲栏,要把自己的娇香,附在自己的俏影上,传向诗人所坐 的如画的华庭。此时,夜风也知情识趣了,它眼见花魂欲飞不能的娇态,便悄悄伸出无形的手,把那新月下淡淡的花影轻轻牵住,送向它想去的地方,让它的香气、 凉气,弥漫于曲栏、庭院,弥漫于整个夏夜。这二句意境极幽美,措词亦清新优雅,一“牵”一“送”,夏月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 有飞动之态。不过,“画庭”二字,还觉可再斟酌,盖与全诗的氛围不协。
全诗前二句已有实有虚,后二句全从虚处入笔,真有遗貌取神之能。这首诗,只可意会,不可入画;但虽入不得画,也足称佳构。或许,诗人深知作画法门,故作诗时,便要力避作画的熟路吧?于此亦足见诗人力渊之深,非仅以画得名者。
雪魄冰花栀子香
年轻时我到外地进修,常有当地的妇女在校门口卖花,好多同学围着买,或戴在胸前,或拿在鼻子下嗅来嗅去,有的别在帐子里驱蚊避暑。从此,孤陋寡闻的我认识了栀子花,随着对栀子花越来越多的了解,也越来越喜爱她。
栀子花虽然她没有牡丹、芍药的雍容华贵,没有茶花、桃花的艳丽娇美,没有兰花、荷花的绰约风姿,没有梅花、菊花的凌寒气节,但她却有着金枝玉叶般的尊贵典雅,有着平民百姓般的质朴无华,有着贤人君子般的玉洁冰清。
相传栀子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因不耐宫闱寂寞,羡慕人间繁华,便偷偷下凡变成一棵树。一个年轻的农民,孑然一身,在田埂上看到这棵可爱的小树,移栽到自家 院子里,百般呵护,于是小树生机盎然,开了许多洁白的花朵。为了报答这位农民的栽培之恩,花仙子白天为主人洗衣做饭,夜晚为他散发出满院芳香。邻居们知道 了,也都纷纷养起了栀子花。栀子花吸天地之精华,得月亮之灵气,她常常夜间绽放,在如水的月光下,更显得晶莹如玉,柔嫩娇美,明代画家沈周在《栀子花 诗》:“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把栀子花雪铸冰雕、馨香馥郁的形质和高洁的精神写得惟妙惟肖。
虽说栀子花有着高贵的血统,但她始终保持平民本色。她不择水土,也无需精心的照料,在春回大地的时候,只要将一截枝条插在地里,不论这地多么贫瘠,多么荒 凉,它都努力地生根发芽,努力地成长,慢慢地浓绿的叶间吐出淡绿色的花苞,在蒙蒙细雨中,在声声杜鹃里,缓缓地开出雪白肥嫩的花瓣,悠悠地散发出清纯的芳 香。她顽强的生命力,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平凡纯朴的风格,深受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的喜爱,她是名副其实的平民花。
栀子花不浮华,不媚俗,她素面朝天,清白自守,她不浓妆艳抹,不招蜂引蝶,她“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白在人间”,永远保持着心中的那份纯洁、恬淡和 宁静。她干枯而不失其香的品质,颇有“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贞气节,也象征着中国古代仁人 志士的高贵品德,所以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她情有独钟,竞相歌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香,疏肝解郁,镇静安神,有益身心健康;栀子花果、花根入药,对热病高烧、心烦不眠、风火牙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传染性肝炎及跌打损 伤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栀子花茶,清香宜人;用栀子花香精制造的化妆品、洗涤剂,浓香满溢……,这种无私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栀子花你美在朴素,美在清丽,美在精神,美在风骨,你将永远四海飘香,百世流芳!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