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自学考试 >

招考网题库:《毛诗序》阅读答案翻译(4)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考生首先要通读文段,尝试理解,然后可以巧借选项帮助句读。四个选项以第二个“焉”为分界,前面划分BD相同,后面划分AC一样;《诗经》有“大雅”与“小雅”,故“政有大小”是总起,排除A,“焉”为句末助词,C项两个“焉”均在句首,不合句法,故排除C。后半段是一个“者……也”的判断句,且“形容”是一个词语,所以排除AD。文言断句,考纲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同样考查了考生的文言翻译、分析、理解等能力,属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毛诗序》阅读答案翻译
 
    《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
    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lì);亡国之音哀婉而忧思,它所反映的民风民俗也困苦。所以要端正得失、惊动天地、感动鬼神,诗歌是最贴近不过得了。先王就是用它来治理夫妇、成就孝敬、敦厚人伦、纯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风易俗的。
    所以《诗经》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则人君以“风”来教化臣民,下则臣民以“风”来劝告人君,通过诗文来含蓄而温婉地批评和劝谏,从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所以叫“风”。待到王道衰微、礼义荒废、政教散失以及国家的政治和习俗相异有别时,于是失去《风》《雅》之正的诗歌就出现了。
    (采诗的)国之史官是明晓于人君之善恶得失的。(诗人)伤怀于人伦的废弃,哀叹于法政的苛刻,作诗来吟咏心中的情性,以委婉地讽喻、劝戒人君,这是通达于世事的变迁和感怀于旧时的风俗啊。所以“变风”之诗是发乎人的情性而又合于人之礼义的。发乎情感,是百姓的生性所致啊;合乎礼义而止,是先王的教化所致啊。一国之政事都寄托于一人之心,这样作的诗就叫“风”;说天下之政事而观察发现四方之习俗,这样作的诗就叫“雅”。雅,就是正,是说王道政治的兴衰变废的。政治有大有小,所以有《小雅》和《大雅》。颂,是比拟和赞美盛大之德的容貌,以人间万物群生的各得其所来虔敬地告诉神明。—— 风、小雅、大雅、颂,叫做“四始”,《诗》的义理全都在这些四类里面了。
    《关睢》至《麟趾》等篇的教化,是王者之风,所以都在周公名下,叫《周南》;“南”,是王者教化自北方而流布于南方的意思。而《鹊巢》至《驺虞》等篇的美德,是诸侯之风,是先王用以教导百姓的,所以都在召公名下,叫《召公》。《周南》、《召南》,是正始之大道,是王化之根本。所以《关睢》的意思是乐意得到淑女以配君子,也就是忧虑君子进举贤德而不要一味沉溺(nì)于美色。留恋窈窕之女而思慕贤德之才,这样无伤于善道,就是《关睢》之篇的要义啊!
(责任编辑:86zhaok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