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学里钟声阅读答案 刘士林(2)
时间:2014-05-30 08:37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实现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2003年第2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答案。(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钟声都有一种传递宗教意味的作用。
B.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C.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常用来表达一种超越生命的情感。
D.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E.“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13.下列诗句中的“钟声”,与“精神时间”无关的一项是(3分)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4.中、西文艺作品中的“钟声”,在文化内涵上有什么不同?(4分)
15.赴考落第的张继,在羁旅中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为什么此时诗人会在诗句中写到“钟声”?请运用文中的观点加以分析。(4分)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
- 上一篇:雾布席慕容阅读答案 ——之五 席慕容
- 下一篇:林海音与其散文张默芸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