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卷》(3)
时间:2014-05-30 08:39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李周,字纯之,陕西冯翊人。考中进士,调任长安都尉。当年饥荒,官府向饥饿的灾民供应粥,灾民聚集不可控制,官府就把(控制灾民的事情)交给李周,李周设置栅栏,把老少男女间隔开来,没有一处混乱的。
转任山西洪洞县令。有与世隔绝而被官府征用财物的百姓,他的晚辈得到遗留的券约,李周按照契约归还了百姓的财产。郡吏怪罪李周,李周说:“有利于百姓,也就是有利于国家途径啊。”洪洞县的南边有山涧,支流泛出,征收赋税抗洪物资,李周开始构筑新的大堤,百姓没有叫苦的。李周任施州通判,施州官员不熟悉牛耕的便利,李周为此开辟了数千亩田地,选择懂得种田的流放守边的人,买牛让他们耕作,军粮靠此得以供给充足。
司马光将要推荐他做御史,要让李周来见见他,李周说:“司马先生贤能之人,我本来应该拜见,但听说他推荐我而邀请我去,这就是‘自荐御史’(的嫌疑)啊。”最终没有前去。宋神宗召见亲近的大臣(让他们)推荐贤士,孙固把李周的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召见李周问询,对(李周)说:“知道你不游走权贵,你认识当今的参知政事吗?”李周回答说:“不认识啊。”“认识司马光吗?”(李周)说:“不认识啊。”(神宗)询问边境防御的策略,(李周)说:“四周边境,如同兄弟,如果使中原疲乏来抵御外族,使得百姓贫困穷苦,聚众成为盗贼,担心会成为心腹大患。”神宗点头,第二天,神宗对孙固说:“李周,是朴实忠诚的贤士啊。我将要让他担任御史。”参知政事认为他不是自己的人就用事情考验他,让他掌管京西刑狱。
当时正兴修水利,有人提出疏导湍河要开凿六条渠,来让钳卢陂水流出,估计用工八十万人。李周说:“湍河源流稿积聚而下,用大堤来抵挡,尚且担心决口流溢,如果再疏导,必然造成祸害。”于是上疏进言说:“凿渠成功不一定能治理好洪水,但是费用却已不足。为什么不姑且开凿一条试验一下,如果可以用来排洪,就这样做。”渠开凿了没有作用,第二年,湍河洪水,邓城几乎淹没,才想起李周的提议。李周居然因为直言罢免,改任西京国子监。
哲宗继位,召李周做职方郎中。朝廷与西夏议和,给以西夏侵占的地方,甚至要放弃兰州。李周说:“陕西以西过去为唃氏拥有,常常成为我们的屏障。如今唃氏破亡,如果舍弃它,一定会归附西夏。如果用不太大的黄河南面的(唃氏),多年后就会成为(西夏)的劲敌,如果再用黄河、湟河(一带的民力)支持它,这是能够得到全部的西夏领地啊,这就不(仅仅)是秦蜀之地的利益啊。”哲宗于是没有丢弃。李周最终升迁为工部侍郎,不久以集贤院学士的身份担任邠州的知州。去世时,享年八十岁。
李周自从担任小的官职起,隐而不露自隐其迹,没有私自拜访官员,有公事,李周就到官衙汇报,薛向掌管三司,要征召他为部属,等到见面,最终没有敢说,(薛向)退下后感叹说:“这个人不容易屈服。”因此不被当世人知遇。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