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自学考试 >

儒学大致可分为以礼为基础的伦理规范和以仁为基础的德性原则这两(2)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解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必须回到文本中,紧扣上下文,乃至文本中心,前后勾连,准确分析。四个选项的信息均来自这句话的后面的第一段,B项的的原文是“儒家仁学之人文性的君子理想和礼教之封建性的臣民伦理的紧张亦更趋深化”,与“直接导致富有人文性的君子理想屈从于封建性的臣民伦理”差距很大,故B项错。A项信息来源于第二句,加以概括。C项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最后两句话,并结合“仁”的含义概括而成。D项的信息来源于第三句话。
【参考答案】B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第一段首先指出儒学内在的两个层面,并对这两个层面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释,进而简单地论述了“仁”与“礼”冲突的原因与发展。
B.第二段紧承第一段,由内而外着重论述了自晚清以来儒学作为典范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现代公民伦理价值相互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C.第三段先指出儒学文化仁礼合一的价值结构自身的缺陷,继而侧重阐释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代表人物的儒学改革主张的不同点。
D.文章紧扣儒学体系中的“仁”与“礼”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冲突,按时代进程,分别介绍儒学具有的这种内在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解题分析】文本思路分析,安徽卷已连续考了多年。解答该题要能整体把握文本的结构,注意段落之间的关系,善于抓段落的中心句,等。B项,“由内而外”错误,于文无据;C项,“维新代表人物的儒学改革主张的不同点”错,原文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都对礼教核心的三纲之说进行批判”、“他们虽然观点各有特点,其要旨皆在于改革制度化儒学之‘礼’,从中剥离并开发德性儒学之‘仁’的有生命力的人文价值资源”。D项,“按时代进程,分别介绍儒学具有的这种内在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表述不准确,选文没有完全“按照时代进程”来介绍,最后一段也不重在“介绍儒学具有的这种内在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A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儒家礼教的封建宗法伦理在儒学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反人道的倾向,“三纲五伦”这一封建伦理的出现则体现了这一倾向的强化。 (责任编辑:86zhaok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