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由敦传阅读答案翻译《清史稿•汪由敦传》(3)
时间:2014-10-20 08:54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9.【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并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词句:(1)句有“入”“出”“属”“辄”“已”和整个句子的主语等;(2)句有“同”“勘”等。
【答案】 (1)(讷亲)每天进入承接旨意,出来让汪由敦写圣旨,讷亲考虑不符合皇帝心意,就让汪由敦修改润色稿子,到三四次不停止。
(2)皇帝检阅永定河工程,派汪由敦偕同大学士傅恒、总督方观承聚在一起勘察南岸建坝事务。
汪由敦传阅读答案翻译《清史稿•汪由敦传》
【参考译文】
汪由敦,字师茗,是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雍正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遭遇父亲丧事,因为篡修明史,皇帝命他在修史馆守制(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要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守丧期限终了,三次升迁内阁学士,值班上书房。乾隆十一年,皇帝命他在军机处担任非专任的特殊职务(清代把不设专官的机构或非专任的官职叫行走)。汪由敦出自大学士张廷玉的门下,他值班军机处,是张廷玉推荐的。当时军机处诸位大臣,鄂尔泰已经死亡,张廷玉做值班首领,而讷亲被皇帝眷顾,(讷亲)每天进入承接旨意,出来让汪由敦写圣旨,讷亲考虑不符合皇帝心意,就让汪由敦修改润色稿子,到三四次不停止,傅恒为这件事心里不平。等到讷亲被诛杀,傅恒从金川回到朝廷,带领诸位大臣共同承接皇帝意旨把它作为常事。张廷玉退休将要回归故乡,因为清世宗遗诏同意他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请求皇帝一言作为凭证,感谢皇恩时张廷玉没有亲自到。皇帝传旨诘问责怪,傅恒与汪由敦承接意旨,汪由敦免冠叩首,说张廷玉承蒙皇恩给他同情、照顾,请求最终怜惜而予以保全,如果明确下旨诘问责怪,那么张廷玉罪过不可以免除。第二天,张廷玉很早就进入朝廷,(于是)皇帝责怪汪由敦泄漏朝廷言论,谋求师生私恩,不顾朝廷众人的议论。(因此,)解除协办大学士职务,并罢免尚书职务。
皇帝检阅永定河工程,派汪由敦偕同大学士傅恒、总督方观承聚在一起勘察南岸建坝事务。请求在张仙务、双营修葺两个旧坝,在马家铺及冰窖以东也增加两个新坝,(皇帝答应)就像他们所议论的结果(去办)。四川学政朱荃因为藏匿丧事(旧时官员祖父母、父母死,不呈报,不服丧,对外隐瞒或另择时日)、贪污纳贿获罪,(朱荃)是汪由敦所举荐的,吏部奏议削夺汪由敦的职务。皇帝认为汪由敦办事谨慎,在学问上有擅长(专长),命降职授予兵部侍郎。不久,永定河大堤决口,又命汪由敦赶赴固安监察堵塞决口。有人请求在别处开挖新河,汪由敦主张仍然疏通挖深原有河道,(皇帝)也同意像汪由敦所议论的那样(去做)。十六年,调任户部侍郎。命协同大学士高斌勘察天津等处河道工程,请求疏通挖深永定河下游流域,疏理王庆坨引河,增加凤河堤坝。十七年,授官工部尚书。十九年,加太子太傅官衔,兼任刑部尚书。二十三年,去世,皇帝亲临致祭,谥号文端。
汪由敦内在品行忠实厚道,默记背诵尤其广博深厚,文章典雅庄重得体。在宫内值勤(任官)三十几年,凭借恭敬谨慎受到皇帝赏识。乾隆年间,大臣刚入值勤军机处,皇帝因为每日用丹笔写诗作草稿,或者口头授予让汪由敦移交誊录,称谓它是“诗片”。很久没有错误,于是让汪由敦撰写拟定皇帝的诏令。由敦强于记忆,完全能理解皇帝的意思。皇帝外出拜谒陵墓和到某地巡行一定(要汪由敦)跟随,(汪由敦)在朝廷内承接旨意,耳朵接受心里默记,出来立即转录抄写,不遗漏一个字。他死了,皇帝称赞他“老实诚恳,端正恭谨,聪敏小心,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学问渊博深厚,文辞典雅方正”,并赋诗悼念他。又因为汪由敦擅长书法,让馆臣依次排列上石头,称“时晴斋法帖”。
1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断句译文】
虽有美食佳肴,不去吃它,则不知它的滋味美得如何。虽有很好的知识学问,不去学习它们,则不知它好在什么地方。因为上面的缘故,学的人深入进去,学了以后才明白自己的不足,教的人在教他人解困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知道自己不足的学子,定能自我反省;明白自身困惑的教授者,也一定能自强不息。上面说的就是教育和学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道理。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