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中考试题 >

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

 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17、18世纪欧洲人最初接触汉语时,以为汉语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世界性的语言。166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韦伯出版《关于证明中华帝国之语言有可能为人类最初语言的历史评说》,这部试图证明人类建造巴别塔之前讲的那种统一的语言就是汉语的著作,轰动一时。半个多世纪以后,塞缪尔·舒克福特更加确定地重申了这一观点:“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另一种语言,它似乎有着某些标记,表明它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这就是汉语……”

  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之前,汉语确实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语言。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普世主义理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之后。今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直逼北美西欧,如果没有冷战后遗留在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版图,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从世界人口结构看,中、日、韩以及散居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5000多万华人,已占世界人口的30%。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 (责任编辑:86zhaok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