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网【官方站】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移动版

主页 > 升学考试 > 中考试题 >

高考文化经典阅读:强化概括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分析能力

  核心提示:高考文化经典阅读:强化概括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分析能力文化经典阅读由两小题组成,第(1)题考的是概括能力,概括要准确、精当,不可只是翻译或者摘抄原文,要把核心词语放在答案语言中。第(2)题考的是分析能力...

文化经典:强化概括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分析能力

文化经典阅读由两小题组成,第(1)题考的是概括能力,概括要准确、精当,不可只是或者摘抄原文,要把核心词语放在语言中。第(2)题考的是分析能力。所谓分析,是在概括基础上的分析,是结合语句稍加阐释。考生应在“分析”上多加训练。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君子贞①而不谅②。”(《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君子不亮③,恶乎执④?”(《孟子·告子下》)

注  ①贞:大信。②谅:诚信,此处指小信。③亮:通“谅”,诚信。④执:有操守。

(1)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张的共同点。

答:                                                                        

(2)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君子要有诚信。

(2)孔子把诚信分为大信和小信,主张君子在原则上要讲求大信,而不要拘泥于小信。孟子则把诚信视为君子的底线,不可违背,认为君子不讲诚信,就谈不上有操守。

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1)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张的共同点。

答:                                                                       

 (2)孔子和孟子提出主张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减少物质的欲望。

(2)孔子从对士的要求的角度来说,认为一个士不应该讲求物质享受。孟子从修养心性的角度来说,认为养心就要减少物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