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延俊传阅读答案》翻译魏书(2)
时间:2015-03-27 11:0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核心提示:《裴延俊传阅读答案》翻译《魏书裴延儁传》裴延儁,字平子,河东闻喜人。延儁少偏孤,事后母以孝闻。涉猎坟史,颇有才笔。举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迁尚书仪曹郎,转殿中郎、太子洗马,又领本邑中正及太子友。...
《裴延儁传阅读答案》翻译《魏书•裴延儁传》 8.D 9.A 10.(8分) 3.译出“恶”为不好的事例,1分;译出“诫”为警示、训诫,1分。 (2)当时水涝和干旱时有发生,百姓大多饥饿(不堪),裴延儁认为疏浚开通以前的渠堰,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上书请求(批准)修建。(4分) 【评分细则】 1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分) 3.要点二,答出“敢于直谏”,1分。 5.要点四,答出“屡被重用”,1分。 裴延俊,字平子,河东闻喜人,是魏国冀州刺史裴徽的八世孙。曾祖父裴天明,曾任谘议参军、并州别驾。祖父裴双虎,是河东太守。死后追赠平远将军、雍州刺史,谧号为顺。父亲裴崧,任官为州主簿,行平阳郡事。因平定蜀地盗贼丁虫有战功,死后追赠为束雍州刺史。 当时,世宗皇帝专心于佛教经典,而对儒学经籍很少接触。针对这种状况,延俊上疏谏道:“臣听说毫壶的才智道德,是历代君主的指南;垦爱的哲学道理,是圣贤要典的结晶。东汉光武帝虽天资神奇睿智,也在繁忙的军务中勤奋读书;魏遣童直墨尽管英明多识,也常在戎马倥偬之际典籍。我大魏先帝,天赋奇能,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经营迁都,筹划征战,曰理万机之余,仍然手不释卷,孜孜以求。确实是因为经史之义无比深奥,其作用和补益非常广泛,所以先圣们虽然军国大事那么忙碌和辛苦,也从不停止读圣贤经典。这些事例是先王们的光辉实践,也是留给后世帝王的宝贵经验和永恒的楷模。好的帝王足以遵循,恶的君主应该借鉴。陛下悟性高深,见识独到,在宫廷中设法座,在朝会时谈佛教,凡是有幸见到或听到的臣民,无不尘俗尽扫,茅塞顿开。然而《五经》毕竟是治世的标准,六艺才是规范社会的根本。因为任何事物是逐渐发展的,不可一蹴而就,竞追时尚不一定是件好事。学习与办事都必须先粗后精,先近后远。诚恳地希望陛下儒经佛教兼顾,孔子和释迦牟尼并行互存,如此才达到内外都周全,信教者与世俗之人都能心情顺畅的局面。” 皇上下诏建立明堂,群臣广泛讨论,延俊熟知礼仪,独着一堂之论。太傅、清河王元惮当时负责讨论明堂之事,读了延俊的文章后,笑道:“先生是想与仆射遥相呼应吧。” 延值的继母随他住在蕴业,当时病得很严重,廷值写信向朝廷申请送继母回京治病。回京不久,被任命为太常卿。当时汾州有山胡凭藉险峻地势据山为寇,正平、平阳两郡遭到逭股盗贼的严重骚扰,于是朝廷任命延俊为尚书兼西北道行台,统率各路军队讨伐山胡。不久因患疾病而被批准回京。这时三鹅群蛮也纷纷为盗寇,皇帝准备亲率大军征讨,延俊便在病中上书谏静。不久被任命为七兵尚书、安南将军,转为殿中尚书,加中军将军,再调任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御史中尉。又以原职兼侍中、吏部尚书。延俊在政府任职期间,衹是循规蹈矩、例行公事而已,对国家大事并无多少决策和匡正。庄帝初年,在河阴遇害而亡。死后赠官为都督雍岐豳三州诸军事、仪同三司、本将军、雍州刺史。
|
- 上一篇: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阅读答案
- 下一篇:与海明威相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