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频考点突破:惯用语、歇后语
时间:2015-04-16 10:0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核心提示:高考高频考点突破:惯用语、歇后语板块二 惯用语惯用语就是人们的习惯用语,它口语性强,形式短小,具有特定的含义。惯用语往往具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及构成成分。但有时惯用语中间有时插入一些词语,或者颠倒其中的某...
高频考点突破:惯用语、歇后语 板块二 惯用语 惯用语就是人们的习惯用语,它口语性强,形式短小,具有特定的含义。 惯用语往往具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及构成成分。但有时惯用语中间有时插入一些词语,或者颠倒其中的某些成分次序,这样惯用语就成了一般的语句,但它所表达的习惯意义则不受影响。如“碰钉子”和“碰了一个大钉子”意思是一样的。 惯用语一般是三字格,大多为动宾结构,如“出洋相”、“吃老本”、“泼冷水”、“门外汉”等。也有一些惯用语属多字格,如“光杆司令”、“花钱买气受”、“大白天说梦话”等。 考查角度1 从惯用语的意义与语境考查 【例题1】 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例题2】 他清楚地知道,三年的高中是爹妈东挪西借才供下来的;如今考上大学,这四年全家人不知要过怎样挤牙膏的日子呢! 考查角度2 从惯用语的色彩与意味考查 【例题3】 眼下,官员拍(拍)脑袋上项目,拍(拍)胸脯下保证,拍(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现象,远未绝迹。 【例题4】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眼中钉,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板块三 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诙谐有趣、生动形象的口头短语。它一般由“语”和“义”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譬喻或隐语句,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揭示其内在涵义,像谜底。例如“猫哭老鼠——假慈悲”,“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等。 歇后语的结构和用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运用时相当灵活。如:“狗长犄角——弄点洋(羊)事儿”“狗长犄角,整这些洋(羊)事” “真够洋味,狗长犄角!”都有着同样的效果。 歇后语包括两种类型: (1)会意型。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2)谐音型。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比如:“老虎驾车——谁赶(敢)”“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 歇后语的考查主要有两个角度。 考查角度1 从歇后语的语义和语境考查。 【例题1】 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都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例题2】 如今很多人不仅理解了东北方言“忽悠”的意思,而且还在大力地演绎着它的内涵。不是么,有的人一谈到自己的办事能力,就总是吹牛皮说大话,一吹起来简直就是七仙女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的。 考查角度2 从歇后语的意味和效果考查 【例题3】 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例题4】 制买齐全,天赐上了装。白洋服象莲蓬篓,不抱着腰,而专管和袖子磨擦。领子大着一号,帽子后边空着一指,无风自转。裤腿短点,露着细腿腕,一挺胸就揪上一大块来。皮鞋可是很响,花领带也精神。虎爷说:“真够洋味,狗长犄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