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感知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正如张爱玲所说过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就是这一个偶然,我偶遇了余斌的《张爱玲传记》,于...
感知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正如张爱玲所说过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就是这一个偶然,我偶遇了余斌的《张爱玲传记》,于是,那个被光阴抛掷的女子,又从远年的巷陌,款款走了出来。她着一袭素锦旗袍,穿越明国烟雨,走过季节轮回,那散落一地的是薄荷般的记忆。余斌的文字像一把华丽而寒冷的剑,却让我读懂了张爱玲那优雅地挥舞在字里行间华丽的苍凉。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在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扬长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在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张爱玲传记》用最清澈的文字、适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无论是《半生缘》还是《倾城之恋》里,张爱玲爱情故事里的女子,有的不染尘埃,有的像拂去尘土的明珠。她将自己的才华灵气,渗透在她刻画的女主角里,她敏感,倔强,出格至上。所以,才会“奇装异服”出现在上海文坛,才有与大汉奸胡兰成的乱世情缘。她的爱情才会是三毛《滚滚红尘》里的一只飞蛾,坚定地扑火,燃尽绚烂。
明国已是一场三散去的戏,曾经的倾城往事,早已淹没在落落的风尘中,不知所往。我是喜欢张爱玲的,喜欢她的孤芳自赏,喜欢她的痴心不悔,亦喜欢她的离群索居。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滩,不费吹灰之力,便舞尽了明月的光芒。浮沉几度,回收曾经的沧海,她最终选择华丽的转身,远去天涯,亦不轻易辜负一个人。
人生的相遇,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美丽却总在时光的辗转、无情扮演的交涉中。胡兰成用一盏茶的时间,就可以忘记许下一生的诺言。而张爱玲却要为他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朵花,开错了时间,在他背离的时刻,她独自萎谢。
张爱玲这个女子,以倾城姿态,生于月圆之日,死于月圆之时。时至今日,再也没有一个女子的才能可以超越他。世上曾有张爱玲,世上唯有张爱玲,只是她早已隔了风雨的时空。纵算我们穷尽人海,也不能再与之相遇,但这个让人珍爱的女子,这个不会老去的灵魂,你寻她;你不寻她,她也在这里。
也许我们都该持有一颗善良的心,把今生当做最后一世,守候在缘分必经的路口,尊重每一段采之不易的感情。要知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要修多少年的缘分。
“你也在这里吗?”谁曾有幸,被这一声婉转的询问,绊住了即将运行的步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