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讲评语文试卷或许效果更理想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假期补习伊始,便是讲评期末统考语文试卷。学生人手一份年级所发的答案,这样的讲评,除了作文,其他的内容如何讲为好呢? 笔者改变了以往讲答案、讲思路、讲方法的形式,转为让学生说解题过程,说存在问题,说对答案后存在的困惑。 今天的两节课,一是讲社科文阅读和小说阅读,二是讲作文。这里只将阅读讲评的情况呈现如下: 一、社科文《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的讲评 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主要出现过三个重要的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时期: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到秦统一天下、汉以后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儒 道释相互争鸣与唐宋新儒学的更新;明末清初以来的西方殖民入侵与西学东渐对中国持续至今的影响。在这三个典型社会变动时期,前两次都实现了社会转型与文化 重构的良性互动,其成功经验将会对我们当下正面临的第三次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提供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春秋战国是第一次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由西周统一的宗法社会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分裂时期,以及战国末年由分裂走向中央集权的转型过程。 针对当时传统宗法社会秩序崩溃的现实,孔子提出了适应新时代人际关系的新观念“仁”,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革新。同时,为了弥补新旧观念交替时期社会 规范的空白,避免社会秩序混乱,孔子继承三代精神传统中的“礼”,来保证剧烈变动中的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由此,揭开了思想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的儒家式文 化更新运动序幕,其后经历了孟子对“仁”观念的完善,荀子对“礼”观念的推进,最终使儒家的“仁”“礼”思想在完成观念革新的同时,形成了“仁”的创新与“礼”的规范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完美张力模式,成为汉代以后中国文化在平衡有序中不断开拓创新的文化根源。 当前的文化重构,应在继承传统文化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实现符合新时代精神的观念创新。例如,传统的仁礼学说往往将道德教化作为主要实现方式,但现代社会显 示出“道德无力”的困境,对此,我们可以将现代的法治思想注入传统的礼治观念中,以保证传统的仁民爱物核心理念实现现代转化。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