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浪尖上的法官阅读答案
董柳
53岁的丁阳开脱下法袍,仿佛卸下了法庭上的庄严,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所在的合议庭刚刚审结了一起曾被舆论炒得火热的案件。审理期间,“担心”两字多次从他口里蹦出来。
背后有万双眼睛
这是一宗从开始舆论就步步紧跟、不时倒逼的案件。
2011年9月19日8点多,48岁的广州市民蔡永杰开着一辆小汽车,带母亲去喝早茶。车行至白云区白云大道广从路华德加油站准备加油时,油站内发生的一幕刚好被他看到:一名身穿制服的加油站员工,正在追赶一名手拿挎包的便装男子。
闹哄哄的加油站内,传来了“抢东西啊”的声音。蔡永杰以为发生了抢劫,就开着载有其77岁母亲的汽车,朝着“劫匪”撞去。“劫匪”遭车碰撞后被压于车底拖行了数米,车撞到路边树木后才停止。但蔡永杰随后被加油站员工告之,被撞的男子是加油站的经理,而穿着制服追人的男子有精神病,并非发生了劫案。被撞的“劫匪”被送往医院抢救,但还是不治身亡了。
事发后次日,广州媒体做了大篇幅报道,一时引发了舆论热议。网民当起了“判官”:大多数网友对蔡永杰的行为表示同情,认为法院应该减刑处理;也有网民认为,这起事件应让人们对“见义勇为”进行反思,遇到具体事情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见义盲为。
“审理这个案子之前,我们就知道它广受社会关注了。”丁阳开对记者说,自己是从媒体上知道此案件的,开庭时双方的律师也都提到了相关报道。
2012年10月26日,该案第一次开庭,媒体再一次进行报道,网络上又掀起了一股舆论潮。半年之后的2013年5月27日,第二次开庭时,作为审判长的丁阳开,在走完庭审程序后,苦口婆心地在法庭上说:“(这个案子)法律效果我们不讲了,要判的话也很容易。但目前,双方心平气和地接受判决,对于法官来说是最理想的效果。”他表示,该案已经不能完全仅追求法律效果,还要考虑社会效果。
面对案件背后的千千万万双注目的眼睛,案子该怎么判,成为摆在丁阳开所在的合议庭3名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鱼和熊掌”要兼得
除了专业的判决,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对社会效果的考虑,一位法官表示,审理舆论关注的案件,随时可能遭受千夫所指。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