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阅读答案
时间:2013-11-05 23:3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①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②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③,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⑤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无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注:①服:服丧之礼。②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③ 扃jiǒng钥:门锁。④饫yù:宴饮。⑤蹇士:寒士。 (节选自《新唐书·卓行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负母至京师 负:背着 B.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坐:罪责 C.子哭过哀,礼欤 礼:礼节 D.德秀自乳之 乳:喂养 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既长,将为娶 B、①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②爱陆浑山水,乃定居 C、①陶然弹琴以自娱 ②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D、①族弟结哭之恸 ②人以酒肴从之, 8、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元德秀无名利之心的一组是 ①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②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③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④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 ⑤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⑥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德秀具有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母亲在世时,竭尽了做儿子的责任,母亲去世后,严格按照习俗守孝;自己不结婚,但勇敢地担当起了养育晚辈的重任。 B、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不仅为官具有受人称道的良好素质,而且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很有才华,能够弹奏乐曲,创作歌曲,撰写辞赋。 C、选文中记叙了“盗尸虎还,举县嗟叹”这个故事,记叙“举县嗟叹”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赞扬元德秀具有有令必行,说话算数的高尚品格。 D、选文除了对元德秀进行了多角度的正面描写外,还通过他人的称颂和赞扬对元德秀进行了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0、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4分)
11、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2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福清教育网整理 6、C(名词用作动词,符合礼节) 7、A(①语气助词“呢”;②介词“给”。B副词“于是”、“就”C为表目的的连词。D代词“他”,指元德秀) 8、D(①是说他有孝心;⑤是他的喜好。) 9、B(“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很有才华,能创作歌曲”属无中生有。) 10、(4分)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或被遗弃的人吃饭穿衣,任职满一年,他用来盛物品的竹筐里只剩一匹细绢,赶着一辆柴车离任 。(大意1分,悉、衣食、定语后置句式翻译正确,一点1分) 11、(2分)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洗涤干净 。(大意1分,眉宇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