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阅读答案鉴赏岑参(2)
时间:2014-10-15 22:12 来源:未知 作者:86zhaokao.cn 点击:次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這首詩的原注謂:「時長安未收。」即指在安史之亂失陷的長安尚未收復。岑參雖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所以稱長安為「故園」。詩是在重陽之日寫的,古代重陽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所以詩人在首句就提到登高,緊扣詩題,而一個「強」字,表現了在戰亂中,登高根本不是適合的時候,卻還是很想應節,言外透出淒然。
次句用了陶淵明的典故,《世說新語》注引《續晉陽秋》說,陶淵明「九日無酒,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未幾,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但詩人是反用其意,意謂即使勉強依習俗登高飲酒,在戰亂中卻也不會有像王宏那樣的人送酒來助慶。
第三句以一個「遙」字渲染自己與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詩人特別提到憐惜「故園菊」,不僅是以個別代指一般,即以故園菊指長安,而且也是繼續呼應所用的「送酒」典故,陶淵明尚有菊可摘,詩人卻只能「遙憐」。至於「憐」的是甚 ,卻是「應傍戰場開」!長安城戰火彌漫,弱小的菊花依然在那裡開放著,真不知有沒有損傷,這裡,當然不是簡單的惜花與思鄉,而是滿載對戰亂中艱苦的民生的同情,以及期待早日平定亂事的渴望。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
- 上一篇:访城西友人别墅阅读答案鉴赏雍陶
- 下一篇:三教共养和合心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