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逍遥游(节选)》阅读答案
时间:2013-11-05 23:3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以六月息(止息)者也 怒(愤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小年不及大年(寿命) C.众人匹( 比 )之,不亦悲乎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急迫用世的样子) D.而御(把握)六气之辩 彼且恶(何)乎待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而刘夙婴疾病 而用流俗人之言 C.其制稍异于前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自令放为 ? 庭中通南北为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B.而征一国者 C.虽趣舍万殊 D.前辟四窗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应该追求的是“无所待”即“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B.作者大笔挥洒,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C.本文采用先叙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在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后,作者阐明正面主张,惟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境界。 D.本文充分体现了庄子的独特风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笔法上,意随笔至,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形式的限制。
13.把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节选)》:福清教育网整理 9.A (怒:奋起的样子) 10.B均表示转折。(A项的“以”字,前一个是“用来”的意思介词;后一个是因为C项的“于”字,前一个是表“比较“介词;后一个是“在”介词D项的“为”字,前一个是疑问句的句末,疑问词;后一个是成为,动词。) 11.A(例句中的“南”字用法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的“乳”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B项“征”的用法是使动 C项“趣”通“取” D项“前”是名词用作状语。) 12.B(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 13.(3分) 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 (解释出就“誉”“非”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