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少仕的人已经用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軎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軎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达到四五十人。凶横威风相逼,谁敢提出质疑。有时(行船〉遇到大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稂,使他们遭受饥寒。请求重新申明先前的命令,哀怜这些劳苦的人民。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八年春,信圭又上奏说:"从江、淮到京城,沿河的郡县都命令军民拖挽船只,如果没有卫军可抽调,那么役夫全都由各州县有关部门从百姓中抽调,州县每年都需要征调二三千人,昼夜等待。而上级官员对各种差役又不加区别,一并滩派。致使田土荒芜,百姓没有蓄积的财物。稍微遇上歉收之年,便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确实令人怜悯哀伤。请从仪真到通州,全部免去他们的杂役,使他们得以尽力从事农田耕作,同时兼任役夫。:’皇上也听从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其他郡县也蒙受这一恩泽。
正统元年,因侍郎章敞的推荐,李信圭被提拔为蘄州知州。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李信圭留任,朝廷于
是命令李信圭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百姓有湖田数百顷,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缴纳租税达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将湖田归还百姓。饥饿的百姓盗食他人一头牛,御史判处八人死刑。信圭上奏,免除了六人死罪。天长久降雨,淮河水泛滥,淹没很多房屋、牲畜等财产。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
(要求〉停止当年需置办物品以及(征调〉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之軎〉,(朝廷〉回复同意。南北往来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信圭修了三座大坟来埋葬他们。十一年冬季,尚书金濂举荐提拔信圭担任处州知府,(这时〉他在清河任上已经二十二年了。当时处州正苦于旱灾,信圭一到便降雨。不久,信圭死在处州知府官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责任编辑:86zhaokao.cn) |